天生我才必“郵”用 ——記2019級工管學生參觀中山郵區中心局活動

作者: 時間:2022-06-16 點擊數:


2021年1月9日上午,在工商管理系劉豔主任和肖淑蘭副主任的組織帶領下,19級工商管理專業的50名學生和15位專業老師,一同前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中山郵區中心局參觀學習,受到了中心局陳主任的盛情接待。寒冷的冬日裡雖然沒有暖陽,但老師同學生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活動最開始,陳主任帶領我們到會議室,為我們介紹了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中山郵區中心局的基本信息,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郵區功能定位,2個生産作業廠房的設備配置、人員安排以及運營情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該中心局是整個珠三角的郵件包裹集散中心地,也是廣東省際陸運進口包裹第二處理中心(第一中心在廣州)、廣東省内互寄包裹處理中心(不含廣州本埠)以及中山本埠進出口各類郵件處理中心,當前日均處理量達70萬袋件,2020年“雙十一”期間峰值達到143萬袋件。陳主任還特别強調了該企業作為郵政省級集散中心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生産降低快遞成本的意義。通過陳主任全面、簡潔的介紹,師生們對該企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待陳主任的介紹完畢,有同學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陳主任耐心為大家一一解答。

會議室集中講解

1、郵件、包裹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當前,郵件、包裹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且必不可少的物品,但對于郵件包裹是如何進行運轉、處理的具體作業流程以及生産型企業的運營情況,僅僅依靠文字、數字是不能夠産生很深的感觸的。在陳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前往該企業的兩個生産作業廠房進行參觀。

2、參觀生産型車間如何運轉和分揀包裹

首先我們前往A廠——主要是人工分揀作業場,經過走廊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牆上貼着“守時”、“團隊”、“6S質量标準”等企業文化宣傳語。進入廠房内核心作業區,看到該場配有皮帶揀選線3組,需要員工手工分揀,員工們不受打擾,專心于自己的工作中。我們看着傳送帶上大大小小的包裹,聽陳主任給我們介紹廠房的運作過程及生産作業規範,并随時解答我們的疑惑。

随後,我們進入B廠——主要是智能機器作業場。陳主任将A、B兩個廠進行對比,介紹2個廠房的區别。B廠有1套擺輪矩陣和2台用于小件包裹件的大型分揀機。設備精密度高達97.5%,并且可以在包裹處于任何擺放情況下6個方位識别包裹上的标簽,在B廠由于是現代智能機器化作業,所以作業場内所需員工數量不到A作業場需求量的一半;但B廠設備流程固定且标準化運作,無論業務量大小所配備的人數必須基本固定、否則難以運轉,這樣一來,在業務量淡季時,用工的靈活性及效率就不及A場的人工作業。

3、快遞行業介紹

快遞行業的生産規律是白天收件、夜晚交換,而我們當天參觀時間是上午、又恰逢雙十二和春節兩個電商促銷旺季之間的短暫淡季、中心局業務量較少,為了節省運營成本,我們參觀時B廠的設備暫未開啟使用。看着這些設備,有師生問及當前的設備國有化程度及有關智能機器應用效率時,陳主任非常自豪地說目前國有化水平已經達到90%以上,并且會比國外設備更具有“水土相服”的特點,但是在部分精密零部件(比如智能鏡頭等)方面,國産部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與此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了機器設備生産作業對于包裹件的标準化要求、以及人工作業在解決個性化需求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參觀廠房生産作業區

廠區參觀結束後,我們又回到會議室,開始了新一輪的“答疑解惑”。一位專業老師提出希望陳主任能分享一下當前郵政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前景。陳主任提及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達95%,存在的問題是,由于郵政業涉及國計民生,受信息保密要求不斷提升的影響及技術所限,目前設備調試僅能在現場操作,不能實現遠程操控,在某些管理運營環節及效率方面不如民營企業模式靈活。對于未來的發展,該企業會針對自身缺陷不斷提升自我,更會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斷努力。還有一名學生問到該企業是否有冷鍊,答案是肯定的,隻不過因為生産的規律,冷鍊車隻會在晚上運行。最後,大家在交流中不僅對課堂上所學到的生産管理、企業運營方面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合影留念

時間轉瞬即逝,此次企業參觀、交流短短的2個半小時中,師生們都受益匪淺。我們在企業門口留下了寶貴的合影,便啟程返回學校。非常感謝學校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讓我們能有此次機會深入企業生産現場進行學習!

Copyright © 2017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廣州市天河區迎福路527号 郵編:510521